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約當國曆九月二十三日。

 

秋分,表示秋天已過了一半,這個節氣大約在中秋節前後

。有句俗諺:「秋分瞑日對分」,也就是這天是日夜等長

,這一天的白天和夜晚各占十二小時,是一個相當特殊的

日子,過了這一天,夜晚逐漸比白晝長,楓葉開始轉紅,

肅涼氣氛亦漸漸深重。

 

秋分當日天氣的好壞,據說會影響收成,如果『秋分天氣

白雲來』,那麼就會『處處歡歌好稻栽』,當天若打雷,

則冬天的米價必然貴,農諺有云: 『秋分只怕雷電閃,

冬來米價貴如何』。

 

秋分有三大特點──雷聲始收,蟄蟲坯戶、水始涸。也就是

當節氣進入秋分,你不會再聽到像夏天轟隆隆的雷聲;而

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在秋分過後,也會陸續回到土

裡,準備過冬。此時天氣涼爽,水氣也不像夏天時那麼充

沛,將開始乾涸,因此,我們會覺得空氣越來越乾燥,氣

候也愈來愈清爽了。

 

在秋分時期,通常也是農人最忙的時候,稻禾已結實,農

夫們要時常注意著天氣的變化。如果要下大雨時,那可得

穿著雨衣,匆匆忙忙的趕到田裡,幫稻子疏通水路,深怕

著這辛苦的成果會毀於一場大雨之中。因此,在這個時節

裡,辛勤的農民們,都會十分注意天氣的變化,深怕自己

的一個大意,使得自己的努力成果,變成了泡影。

 

四季的基本分類只有,春屬木,方位屬東,五味屬酸,

五色屬青,夏屬火,方位屬南,五味屬苦,五色屬赤,

秋屬金, 方位屬西, 五味屬辛, 五色屬白, 冬屬水,

方位屬北,五味屬鹹,五色屬黑。惟獨沒有屬土的季節

,所以必須加個長夏,為什麼要名為長夏? 茲因萬物需

仰賴夏季的茁壯,又五行中的其他四行均須依賴土而存

在,如樹木須依土而活,火須在土上才能一直燃燒,金

藏土中才能醞釀達到純度,水須依土才能達到灌溉的目

的, 故四季少不了土 , 而把土分布於四季的末18天,

象徵根本之道。

 

中醫認為秋分這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

蕭條,空氣乾燥。由於燥是秋季的主氣,而我國自古就

有“燥令傷肺”之說,也就是這個時節的人體極易受燥邪

侵襲而傷肺。因此,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

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

,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

病人增多。”

 

中醫認為剛開始的時候,鼻咽部先是黏膜皺縮而感覺

乾燥,繼而由於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

、幹灼疼痛、幹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

止,稱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

,使肺部更受傷。” 中醫提醒,由於燥邪侵犯口鼻等

上竅,就會常常伴有口鼻咽喉乾燥和陣發性較重的幹

咳等症狀。如果僅僅以咳嗽為主症者,則稱為“秋燥

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它們的結果都會導致

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

人體肺部,往往表現為口乾、唇裂、鼻塞、咽痛、陣

發性幹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

上呼吸道感染的“ 乾燥症 ”。

 

此時尚屬初秋時節,福州的天氣還很熱,而且久晴無

雨,最應該注意防止“溫燥”侵襲。中醫介紹,如果溫

燥入侵,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頭痛

,少汗,口渴,口鼻唇咽乾燥,幹咳少痰,心煩,舌

乾苦黃,脈浮數。 


此外,由於肺的功能受到抑制,機體可能出現供氧不

足,津液耗傷,還會造成皮膚瘙癢、毛髮枯萎、便秘

等症狀。

 

秋分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在養生中也本著陰陽

平衡的規律,以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即《素問至

真要大論》所說的【 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

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

熱的余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

,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

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

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提高抗病能力。


 

秋季鍛鍊


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

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

、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

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精神調養方面


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

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

。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

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

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放鬆心情掃除抑鬱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有些人會因為

環境而產生憂鬱的傷感情緒。如果不能調適好心情,

會導致體內有益激素分泌紊亂,內臟功能失調,引發

疾病產生。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

神志安寧,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因此秋季建議外出秋遊、登高,可令人心曠神怡,

保持心情舒暢。

 

這裡再介紹幾種放鬆方法。

 肌肉鬆緊法從頭部開始,眼睛用力閉,然後放鬆;

牙齒用力咬合,再放鬆;拳頭握緊後放鬆;依次類

推到全身各部位。最簡單的就是起身,用力伸懶腰,

然後放鬆,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放鬆效果。

 

生物回饋法

坐在椅子上,眼微閉、齒微分、下肩、開胯、集中

心志靜下來,專心感受肌肉酸痛的那個點,慢慢刺

激調整它。接著深呼吸,感覺脈搏跳動甚至腸胃蠕

動,感受手指頭血液一脹一縮的感覺。

 

大字舒服法

呈大字形躺在床上,再在脖子和膝蓋下方枕個墊子,

讓自己處在舒服、放鬆的姿勢。

  

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燥邪

傷人,易傷人體津液,常表現為口乾、鼻幹、咽幹

、便秘、皮膚乾燥甚至皸裂等症。對於運動者來說

,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

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

 

運動調理應對秋燥

如有便秘情況,這裡推薦一套能激活大腸蠕動及加

快新陳代謝的體操。

 

做操前,最好先喝一杯白開水。

一、仰臥,背下墊一塊軟墊。將雙小腿反屈,雙腳盡

       可能貼靠臀部,用左手在腹部做順時針揉按約20次。

二、站姿,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握上舉,掌心向上,

同時呼氣。邊呼氣邊向一側屈體,充分牽拉對側肌肉,

反復做數次,左右交替練習。

三、站姿,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握上舉,掌心向上

      ,同時呼氣。邊呼氣邊後仰,充分伸展腹肌。反復做

       數次。

四、坐地,雙手背後支撐,雙腿伸直。屈右腿,將右腳交

      叉放在左膝外則。邊呼氣邊用左臂的肘部壓右膝的外

      側。然後將身體右轉,目視右後方。反復做數次,左

      右交替練習。

五、仰臥,屈右膝,邊呼氣邊向左側轉下肢,同時頭部向

       右側轉。反復做數次,左右交替練習。

 

冬至夏至好睡覺! 春分秋分宜出遊!

春分和秋分這兩個重要節氣比較重要在什麼地方呢?

春分和秋分的時候,人的氣血一半在外邊,一半在裏邊。

春分的時候,氣血從裏邊向外邊出;秋分的時候,氣血

從外邊向裏邊收,都是一半在裏邊,一半在外邊,所以

這兩個時間段,是我們人最應該出去活動的時候,因為

春天和秋天的活動,有助於你氣血從裏邊向外走或者從

外邊向裏邊走。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然界的環境裏面,

我們一定不要違背這個環境,你違背這個規律,這個

規律無疑就要懲罰你,這是毫無疑問的。

 

秋天三個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稱為「容平」。氣候

涼爽,天氣急勁,地氣清肅  。 相應於秋收之氣,我們

應該早一點睡,早一點起床,使情志安逸寧靜,不受秋

天肅殺之氣 的不良影響,精神內守,收歛心神,不要向

外發洩,使肺氣清靜,這是秋天的養生法則。如果違背

秋天的養生之道,致使肺氣燥熱而產生脹滿;肺氣受到

損傷,到了冬天,容易得到消化不良的泄瀉疾病,使得

適應冬天的身體機能降低,稱為「奉藏者少」 。 

 

秋天養生,重在養肺。身體的各種氣,都歸屬於肺,

<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     」各種疾病都與人體

的氣機有關,人的各種生理現象,都是氣的升降出入,

稱為「氣機     」,生理功能失常,出現氣滯、氣逆、

氣鬱等現象。因此,秋天養肺,須先養氣,所謂秋養

肺氣,寡言語。

 

陳直《壽親養老新書》提出養氣之道: 

一者少言語,養內氣;

二者戒色慾,養精氣;

三者薄滋味,養血氣;

四者嚥津液,養臟氣;

五者莫嗔怒,養肝氣;

六者美飲食,養胃氣;

七者少思慮,養心氣。

 

第一多言耗氣:說話太多,消耗心氣,例如老師一天

上課數小時,頓覺疲倦。


 第二節制色慾:男女性生活太頻繁,耗傷腎氣。

<邪氣藏府病形>說:「房事過度,傷腎。」  


第三飲食清淡:飲食的味道清淡一些,使人神清氣爽

,精神自然安適,張杲《醫說》:「味薄神魂自安」。

 

第四常嚥唾液,養五臟之氣:唾液有「金津玉液」、

「瓊漿玉泉」等美名,《本草綱目》記載:「口津

唾……所以灌溉臟腑,滋潤肢體。」以現代醫學而

言,唾液的成分除了大部分為水外,含有許多對人

體有益的物質,如多種微量元素、電解質、氨基酸

、酶(酵素)、激素、補體、抗體等,具有滋潤、

抗菌、幫助消化、促進傷口癒合等功效。

 

俗話說「口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此外,

吃飯切勿「狼吞虎嚥」、「囫圇吞棗」,謹記「細

嚼慢嚥」,使口水滋生,促進消化,保養脾胃。尤

乘《壽世青編.服藥須知》說:「食不欲急,急則

傷脾,法宜細嚼緩嚥」。

 

第五戒暴怒以養肝氣:怒傷肝,忿怒過度使血液加

速循環,《抱朴子養生論》說:「多怒則腠理奔血」。

 

第六節制飲食,定時定量:比較難消化的食物和生冷

冰品要少吃或不吃,尤其要節制自己特別喜歡吃的食

物,防止過分偏食,造成營養不均。

 

第七減少過度思慮,以養心氣:《抱朴子養生論》說

:「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思慮過度,精神散

失,心氣勞瘁。

 

至於秋天的飲食,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包括

:牛奶、蓮霧、玉米、柿子、甘蔗、豆漿、豆腐、葡萄

、梨子、銀耳、蘋果等,滋養秋燥,以養肺氣。

 

 

秋天的飲食食療法


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昇,高粱米200克。

  [作法]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

    倒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黃精粥 

  [原料]黃精15~30克(或鮮黃精30~60克),粳米60克,

   白糖適量。

  [作法]黃精切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後

   加白糖適量即可食。每日1劑。

  [功效]滋陰潤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虛有濕,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 

  [原料]當歸15克,生薑15克,羊肉500克。

  [作法]將原料同人砂鍋,加水2000毫昇,先大火煮沸,

下黃酒,加鹽,小火煮至羊肉爛熟,去當歸、生

姜,加蔥花、胡椒粉,也可加香菜、花椒粉。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豬肉燉墨魚 

  [原料]小墨魚(烏賊)2個,鮮瘦豬肉250克,食鹽3克。

  [作法]將墨魚、豬肉洗淨後同燉,爛熟後加食鹽。

  [功效]滋陰補陽,強筋健骨。

 

蓮子雞丁 :

[原料]雞肉250克、蓮子100克、香菇15克、竹筍15克、

熟火腿10克,1枚雞蛋的蛋清、清湯、料酒、

[作法]精鹽、雞油、太白粉各適量。做法是將雞肉去筋切成

   丁,加入蛋清和太白粉,再把香菇、竹筍、火腿切

   成小菱形塊,將蓮子汆燙一下,涼後去皮去心,再

   用開水汆一下,瀝去水分後備用。

 然後將雞丁用熱油炸至七成熟,瀝去油後,再放入

 料酒、鹽等配料,用太白粉勾芡,淋上雞油後出勺

 時加入蓮子,翻炒兩下即可食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